乡村振兴战略,乡村振兴战略规划,乡村振兴规划,乡村旅游咨询网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热点关注 > 勇先关注 >

当美丽乡村规划遇见“三纲五常”

时间:2017-03-16 17:05来源:勇先创景 作者:乡村旅游规划中心 点击:

     一、农村改革和未来发展问题迫在眉睫

     中国背负着两千多年的农耕文明,铭刻了近代百年的落后,占总人口半数多的农民发展问题仍是“中国梦”实现的关键;因此,中国要强,农业必须强;中国要美,农村必须美;中国要富,农民必须富。

     从1950年的土地改革——1956年组织农业合作社——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——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,再到2005年,农村生活条件由解决温饱问题转向基本满足生活需求的标准,劳动力充足,生活水平逐渐提升;从十六大至2011年以来,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,农村耕地面积逐渐在减少,粮食产量逐渐下降,劳动力结构逐渐出现不平衡,农村教育、医疗、养老设施等问题日益突出……,乡村正沦陷于工业文明,农村改革迫在眉睫。

     二、美丽乡村应运而生

     何谓“三农”?农业、农村、农民,从历史纵深看,经过数代人的努力,乡村建设有光彩夺目、成就辉煌的一面,如农业生产连年丰收、农民生活显著改善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;但另一方面也逐步销蚀了乡村原有的自然淳朴的文化气质,乡民精神生活日趋荒漠化,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,用意良善的新农村建设,在很多地方演变成强制农民集中居住的运动,使大量村落被夷为平地,等等。因此,中国在解决自身乡村发展问题的同时,更要以实践去探索一条“唤醒乡愁”、保住文化、激活乡村产业、有效避免资源环境的“倒逼”,使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,实现规划科学、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,宜居、宜业,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。

     三、美丽乡村建设瓶颈逐渐浮出水面

     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开展与不断深入,在给乡村发展带来新活力的同时,美丽乡村建设瓶颈也逐渐浮出水面;如缺乏统一规划与指导、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障、“空心村”现象、环境污染等。

     (一)缺乏统一规划与指导

     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潮流,不少村庄建设都陷入同质化、模仿化的“齐步走”境地,许多村庄“千村一面”,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并不明显;尤其在一些城乡结合部,建筑风格普遍杂乱无序,加上基础设施薄弱,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瓶颈。

     (二)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障

     目前,我国土地流转面积已经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5%左右,但现行的土地流转方式是一次性补偿,农民无法分享到用地性质改变后的增值收益,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贫困人口。

     (三)“空心村”现象

     基于对不同区域的实地调研发现,村庄设施环境变好了,但很少见到青壮年劳动力,农村人口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老龄化、幼稚化与老弱病妇化、衰败化,原因主要有三:一是村子或周边没有特色产业,村民只有外出打工赚钱;二是一些村庄在整治改造中,过于注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,对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的公共服务重视不足,老百姓生活不方便;三是农村集体经济财力薄弱,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依赖公共财政,总体投入不足。

     (四)环境污染

     田间地头秸秆焚烧、养殖场粪污乱排、农药化肥过量施用,这些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在农村时常可见,又与生活污染、工业污染相互交织;环境保护问题引人忧。

     四、“三纲五常”水到渠成

     勇先创景长期从事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,通过对不同区域乡村的分析与实践,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层面存在的不足,形成了系统、科学且行之有效的乡村规划实操经验,将美丽乡村项目规划实操经验总结为“三纲五常”。

     (一)三纲

     “以民为天纲”——将农民利益置于首位,通过返聘农民工和农民参与分红,建立有效的农民利益补偿机制,保障农民权益。

     “以宜为地纲”——功能分布准确,布局规划合理,因地制宜,在产业发展、村庄整治、农民素质、文化建设等方面明确相应的目标和措施。

     “以和为人纲”——注重资源生态和谐,自然环境和谐,人文环境和谐。

     (二)五常

     超级IP引爆源——分析、挖掘旅游资源,找到共通的情感及文化认同感,通过一种普遍的认知感觉,结构出隐藏在资源里的灵魂、个性、精神,聚焦出最具发展潜力、最有核心吸引力的超级旅游产品IP,形成超级IP引爆源。

     构建活力乡村——关注农民主体,组织农民群体,整合社区资源,引入共建、共享等新理念,释放农村生产力和活力。

     传统乡愁回归——体现农村特点,注意乡土味道,保留乡村风貌,传承世代共同记忆。

     跨界延伸玩转——整合资源,以超级IP为核心,加速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不断催生新产品、新业态,拓展旅游产业面,延伸旅游产业链;并借助互联网平台,延伸消费,促进社会化口碑传播。

     生态聚合持续——聚合优势资源,创新生态模式,让政府、游客、农民、投资者等持续收益,打造良性的产业和环境生态链,形成可持续圈层。

     五、河北省邢台市驾游村乡村旅游开发规划遇见勇先创景“三纲五常”

     (一)遇见前

     驾游村,原名夹扭村,在北宋时期,宋徽宗来到夹扭村,把夹扭村改为驾游村。驾游村,有始建于战国时期的南寨城墙、烽火台、大王庙和唐代的白云寺建筑群等遗址。抗日战争时期,朱德、贺龙、秦基伟、杨秀峰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,本村因参加抗日人员较多,后改为“独立营”、“区干队”。2007年5月,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;2015年11月,被河北省旅游局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。村内到处展示着石头建筑的风采,石碾、石磨、石桥、石路,很多都是石头民居,包括石山墙、石雕、木雕等。驾游村是一个民俗村、乡艺活动丰富多彩。每年正月有秧歌、跑黑驴、舞龙等乡艺表演。

     (二)遇见中

     1、三纲

     (1)“以民为天纲”

     1)强调居民参与,社区与企业共同受益

     以社区为基础,充分重视当地村民的参与,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利益。村民的参与主要表现在:发展决策的参与,对外合作的参与,环境保护的参与,积极展示的参与,利益分配的参与,乡村建设的参与等;让社区和经营企业共同受益。

     2)改变方式,经营业态

     将耕地集中起来进行耕作,实现规模经营,开展采摘园、快乐农场等;并将荒地流转给企业,企业支付流转费用,雇佣当地农民;将耕作变成就业。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,村民以自家的房屋、果树和土地自愿入社,委托企业统一运营管理。入社村民按着一院一主题、一房一文化进行打造,盘活闲民居,复活老村庄,融居住与商业经营于一体,包括商店、旅店、餐饮等,为休闲度假旅游提供服务,形成幽雅的山中村落。入社农户可以获得土地(宅地)租金、工资收入及效益分红等多种收益。

     3)人格化特征,文化性消费

     依托传统建筑、百姓戏台打造驾游村高品格休闲与传统文化复兴,从商务、休闲、养疗人士到戏剧爱好者的深度参与,引动普通游客共同参与,大流量直接转化成包括戏剧门票+住宿、餐饮休闲、购物等在内的文化消费。

     (2)“以宜为地纲”

     1)深耕驾游,突出特色

     驾游村周边有崆山白云洞(国家级风景名胜区)、尚水渔庄(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)、闫家庄村(河北省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点)、古鲁营西村(河北省美丽乡村)、乔家庄村(河北省科技示范村)、邢台峡谷群(国家4A级风景区)、前南峪生态观光旅游区(全国生态文化教育基地)、英谈村(中国历史文化名村)等,可谓是众星环绕,驾游村明显处于旅游阴影区;驾游村若突破优势旅游区的阴影,必须推出特色旅游产品,树立鲜明的个性。

     驾游村的石头老屋比不上英谈村的保存完好和内涵丰富;红色文化的开发力度与知名度又不能与前南峪相抗衡;虽有宋徽宗的驾游与佛文化,但其遭遇让人怜悯,挑不起驾游村旅游开发的大梁;乡村旅游的开发,又逊色于尚水渔庄、闫家庄等;寻找、深耕、提炼,驾游村的手工艺等民俗民风可谓别具一格,是具有太行灵魂、太行情感、太行文化超发潜力与爆发力的。

     2)因地制宜,完善布局

     驾游村西、北、南三面的九个长山脊齐聚于村庄,形成“九龙戏珠”的图案,风水地形为“九龙戏珠”,组织起了很好的通挡效果,调节了风向、风力、温度、湿度,夏可降温,冬则挡风避寒,形成良好的居住小气候;在已有的场地格局的基础上,以石头民居及沿线空间为载体,将与太行民俗、宋徽宗相关、村庄历史传说、红色文化、农业等相关的资源,以多样的方式整合、布局、展现出来,构建“一心四区”的空间发展格局,一心:游客服务中心;四区:“太行工艺之乡”文化体验区、休闲农业区、白云寺佛禅养生休闲区、莲花山森林文化旅游区。

     (3)“以和为人纲”

     勇先创景以“生长”的理念寻找乡村的根源,不推倒重来和大量投资新建,修旧如旧,保留传统乡村文明,对乡村形态和自然环境、结构布局和建筑风格、村庄内部和外部交通等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,使整个乡村文化、乡村家园、乡村田园建设得到协调发展。

     2、五常

     1)超级IP引爆源

     通过资源整合及与周边项目的竞合发现,驾游村区别于同一类项目或别的项目的灵魂就是太行工艺,通过太行工艺不断的生长、衍生、聚合、演化,形成太行工艺之乡总的文化特质及核心吸引力,这就是驾游村的超级旅游IP,而且,随着开发的深入与完善,它的集群情感聚合能力、文化超发能力还会越来越强,形成超级IP引爆源,吸引游客关注,影响游客决策,成为“流行、时尚”事物,引发越来越多的游客追随、体验。

     2)构建活力乡村

     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组织,为村民提供培训,带领村民开展旅游接待,为到访游客提供食宿服务;让身居古村落的老百姓热衷于发展旅游,通过发展旅游来改变当前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;释放发展动力,构建活力乡村。

     3)传统乡愁回归

     驾游村传统工艺是原生态太行乡愁的味道,民间手工艺有树编、草编、石雕、根雕、旋柿刀等;驾游村有保存完好的太行山区石头老屋;驾游村民风最有太行乡愁,民俗民风有老鼠娶亲日、抢面灯,还有秧歌、跑黑驴、舞龙等乡艺表演;红色文化底蕴浓厚;除了太行文化,这里还有宋徽宗驾游文化、佛教文化等;因此乡愁“别样”红,是驾游村最突出的特色,也是驾游村区别于其它项目鲜明的个性。

     4)跨界延伸玩转

     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:工艺+民宿+旅游+体验+农业。

     5)生态聚合持续

     整理乡村环境,保存乡舍质朴韵味,重视乡村景观规划,兼顾农业与生态、游憩和居住的发展,延续场地的生态信息,提升乡村的自然价值和景观价值。

     (三)遇见后

     驾游村荣获邢台市最美古村落称号。

     六、乡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

     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,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带动投资、扩大消费、促进发展,火了文化、美了乡村、富了农民,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的自然、历史、文化风貌。

(责任编辑:勇先创景)

分享到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联系方式

地址:北京 海淀 清河嘉园东区 甲1号楼15层
邮编:100089
电话:010-62669808
传真:010-62669808
邮箱:yongxian@bjyxcj.com
院长热线:13001201315